分享一个另类的兴趣……
一段时间以前,因为注意到 Harpo & 出版社一本诗集的特殊印制,找到他们的官网,继而看了一些印刷视频。这家超小型的出版社,不仅名字奇特,做事也很奇特,他们很执拗的一点,就是坚持用几台古董机械来印刷,下面这台机器,就来自出版社在网上放出的照片之一。这一台似乎就是传说中的 Linotype Model 8 机器,发明于19世纪末,但仍然跟几台古董般的机器一起,在这家小出版社服役。如果你看过不久前的电影《幻灭》,可能记得在片头,吕邦普雷在他打工的印刷厂印制自己的诗集,那当然是更早的机器,但原理一样,都是排列铅字。区别是吕邦普雷用手排字,而这台机器可以自动拾字。总之,铅字印在纸上,有着类似的质感,会留下轻微的压痕。安古兰文学青年自创自制《雏菊集》,包好送女朋友!
下面则是近200年之后,Harpo & 社印制的一本阿赫玛托娃。Akhmatova, Rosaire, 俄法双语版
其实,这种质感对我们并不陌生,几十年前的中文书,很多都是铅印。这种印刷方法,与某些质朴而强力的题材神奇地结合起来,形成一种特别的质感。那是一种微妙的“不完美”的感觉。活字不是激光刻出来的,会有很细微的不精确、很细微的排列不整齐,与纸面也没有完全平整的接触。无论如何,铅字要一个个“戳”在纸上。我总觉得,是这一点点力度,造成了一种独特的质感。相比之下,木字与纸面的接触,显得犹犹豫豫,远没有那么果断。例如下面这本古籍,可以想象,印书工是把纸覆到字版上,用刷子刷在纸背,不但不能太用力,还总会漏过一些笔划碰不到纸面。随后,他轻轻揭起半透明的纸,把字给“沾”了起来。字迹不尽完美,但整个过程充满了人的小心翼翼。《唐诗十集》,清初印制?
后来有了石印,效率大大提高。纸面整个都印平整了,但很奇怪,让人觉得相当乏味。这也许是因为,石印的时候,接触面太平整,纸张不用怎么费力就得到了一面的字。字印制趋于完美,看上去也近于“信息”了,少了物质的“字”的感觉。民国三年石印《李太白全集》
其实,石印的这种圆滑、无机的质感,可以说被继承到了现在。我在 Harpo & 社网站上看了旧机器工作的视频,自然好奇地去看现代印刷机是怎样,结果,印象深刻的同时,留下了莫名而巨大的心里阴影... 如果你没有看过现代 offset 胶印系统的工作情景,一定也会震惊,印制的速度可以那么快。厂里机器轰鸣,纸张几乎是飞过机器,而带着油墨的滚筒也转动得飞快。靠着精致的计算,在纸张飞过的这一瞬间,报纸或字典上那样细小而精致的笔划,还有多道工序的套色图像,都已经印好。这巨大的工艺提升,得益于一个中间介质的应用,那就是橡胶质感的滚筒。它凭借特殊的质地,只要在纸上一“蹭”,就足以让纸上留下的字迹和电子屏幕上一样平滑。继此发现后,我看印刷字总是觉得哪里不对。也许是潜意识里对抗这种感觉,我在书店里总是忍不住买一些能够产生一些“质感”的书籍。挑了一些,在下面分享一下吧。说来也巧,也许是法国人的一种心性,不肯放过一点点感性的发挥空间,让他们总是做着创新甚至是挑战。下面一本小书,来自剑走偏锋的小出版社 cent pages。这是一本超小开本的诗集,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法语翻译,简直像是为了展示他们的排版功夫而做的,但又不全是。封面加了一层很薄、很脆的黑色书皮,拿在手里感觉很妙,还压印了代表作者的花式“WS”。 百页社,莎士比亚诗集
同一本诗集,页中所用的字母也不是常见的,而是带着丝带一样的缀饰。再细看,你发现它代替了词间距的调整,不得不服。百页社,莎士比亚诗集
下一张,还是“百页社”的书,梅尔维尔的小说集,版式还是乱中有序。封面上蓝色的字则是特意做了压印、烫印工艺。 百页社,梅尔维尔三故事
不仅新锐出版社这样不遗余力的追求质感,那些老牌、经典的出版社其实也是如此。下面这本 Fata Morgana 的小册子,看似简单朴素,但这其实是一种经典精装格式:Minuit, Galilée 等出版社也经常如此,封面采用略厚的、象牙色、带纹理的纸张,内页是比较硬、不太容易弯折的白纸。木讷而不加选择的印制,却正好构成一种传统韵味。这本书封面上的字体,看似 Times 系列,只可惜,不是压印的,与经典的纸张工艺有点冲突。Fata Morgana 社,《书的艺术》
下面这本书,封面是压印的字,质感好多了。整个封面感觉很均衡,可惜内页排版不很完美,就不贴了。 下面是在文学读者中享有盛名的 Corti 社以前用过的版式,没有裁边。不知道现在他们还有没有这样做的书。不仅是形式,书的纸张很好,有怡人的自然香气。这样的书,读起来的时候就会知道,非常地刺激感性。说起来,某些文学评论的书,在 Corti 也是用这样的未裁本,也许反映了在这种文化里文学评论不是那么简单的一种体裁吧。下两张,是近来很活跃的 Les Belles Lettres 社做的一本《爱书人轶闻》。现代的制作,但纸张显然是特意选择的,比较薄,很容易翻,还有更暗的自然色调。Les Belles Lettres 社,《爱书人轶闻》
Les Belles Lettres 社,《爱书人轶闻》内页下面这本算是“创意书”,内容不是很重要。我在书展上看到,觉得封面做得很整洁,就买了回来。无衬线的字体和烫银搭配起来,有点现代趣味。这样用心制作的书,和这样尝试的小出版社,还有许多许多,以上算是一点样品吧。最后,忍不住发一下从 cent pages 草稿箱里捡来的这张纸:字体、字体的大小、灰度、间距,不知为什么看上去特别舒服。也许这种感觉可以说明,虽然字到纸之间的印制工艺变得简化了,但书页上总是还有可供发挥感性的空间?